《热辣滚烫》YOLO

INTERNATIONAL FILM INDUSTRY

在今年春节档中,领跑的是《热辣滚烫》,这个结果虽然意料之外,却也情理之中。这部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夺冠,而且话题度也非常高。要评价这部电影,我们不能绕过它的核心人物,贾玲。 作为导演,贾玲的成绩让人们羡慕不已。她的首部作品《你好,李焕英》一度让她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,而第二部作品的票房更是达到了33亿,这样的成绩实在是难得一见。但对于她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。

关于《热辣滚烫》,有一个问题一直争议不休:这部电影究竟是关于减肥还是拳击?尽管贾玲多次强调,体重并不是她拍摄时的重点,而且她一年没有公开露面也是为了不让舆论过早地偏离主题。然而,影片上映后,“#贾玲瘦身100斤#”仍然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。

 

 

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电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“奇观性”,而身体上的变化往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。例如,《鲸》以男主角暴食症导致体重达到272公斤的庞大身躯为主要的视觉奇观,最终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。再比如,《热辣滚烫》是根据日本电影《百元之恋》改编的,原版中的女主角安藤樱在10天内瘦了10斤。因此,贾玲以丰满身材的喜剧形象翻拍这部电影,减肥成为了必经之路,先增重40斤再减去100斤,只是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看点。实际上,影片中最令人振奋的并不仅是减肥和减重,更重要的是贾玲在击打梨球时展现出的熟练技巧,以及由此带来的肌肉变化所代表的训练付出。这些细节的真实和力量是光凭表演无法达到的。当她练出这身肌肉时,这次翻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有一种说法我非常认同,即《热辣滚烫》是一种半传记式电影,它的成功与贾玲前半生的经历紧密相连。如果换成其他任何人来演,都不会有如今这样的效果。贾玲已经40岁了,胖了至少有10年。这种熟悉的人物突然发生的改变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的期待感——如果她都能重塑自己、开启新的人生,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?

另一类争议是,虽然《热辣滚烫》购买了版权,但是与原版相比,在剧本框架、构图和分镜等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,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偷懒。实际上,《热辣滚烫》在剧情、视角以及对感情戏的刻画上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改编,不仅仅是简单地加了一些笑料就够了。

首先,要让剧情更符合中国国情。原版中女主角的麻木颓丧在日本社会并不突兀,而配角们的行为也都有些奇怪,这在他们的大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如果直接搬到中国来,就会显得格格不入。因此,贾玲为自己的角色杜乐莹塑造了一个“讨好型性格”的底色,并通过一组开场定格片头来解释为什么她会荒废自己的生活:杜乐莹路过并观望着别人的工作、财富、生活、娱乐、争吵、奔波和社交,她与世隔绝,热闹是别人的,而她却一无所有。

其次,贾玲还加强了女性视角。影片开头那段杜乐莹走向比赛场地的镜头,奠定了全片以女主角视角展开的基调。而与男主角的两次相遇更是颠覆了“男人看、女人被看”的传统模式。第一次,乐莹站在健身房外,以为自己被男主看到了,略显羞涩,但其实昊坤根本就没有看见她,他们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她的误解;而第二次相遇中,乐莹努力掩饰尴尬,而昊坤则成了尴尬的被观看者,这一次,二者的处境发生了颠倒。

《热辣滚烫》之所以成功,其中一大原因是纯女性视角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。即使是口碑很好的原版,在现在的观影角度下看,也会感到微妙的不适。《芭比》和贾玲的电影接连大卖,这表明当下的电影市场极度渴求女性视角的叙事,以至于即使它们并不完美,也能吸引大量的观众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两部影片对爱情的刻画有着很大的不同。影片结尾的关键场景也有着明显的改动。原版中,女主角在被击倒后,是男主角的一声喊唤回了她的神智,而周围亲友的呐喊则鼓舞着她站起来反击:她被爱情唤醒,也被爱人拯救。然而,在《热辣滚烫》中,比赛的全程男主角昊坤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,杜乐莹倒地后,他并不是拯救者,而是被比下去的失败者。乐莹可以反复被击倒却顽强地站起,而昊坤却是被对手一拳打倒就放弃了,这种反差显得非常讽刺。最终,唤醒杜乐莹的不是昊坤,而是她所经历的痛苦和重生。影片去掉了片名中的“恋”字,而且她拒绝了前男友的复合邀请,爱情在杜乐莹的人生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了,她的新目标是重塑自我。

拳击电影的走红并不罕见,从1976年的《洛奇》到2004年的《百万美元宝贝》,再到2014年的《百元之恋》和2024年的《热辣滚烫》,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部类似的热门励志片。尽管主角从男性变成了女性,进化的过程也从被前辈敦促变成了自己主动求学,但精神内核始终如一。这类电影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强心剂,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需要从激励人心的故事中获得鼓舞和提振。生活中的挑战不断,而这类故事总会有其存在的意义。